近日,听到一个人感叹人生,说现在人的一生,如果概括起来,不过就是: 20年读书、30年还贷,最后因病花完所有积蓄。
真是应了中国一句古话: 生不带来,死不带走;赤条条地来,又赤条条地走。
许多人乍一看起来,虽说觉得有些夸张,但仔细一算,还真差不多。
【资料图】
即便抛开幼儿园不谈,从七八岁上学开始,小学六年、中学六年、大学四年,这也是整整16年光景。
如果再读个硕士,基本上就将近20年的光阴了。
而博士毕业的话,即便按照现在最短的三年毕业,人生中就要花掉最少22年的时间。
如果从人类最有效的生命来计算,人生的几乎一半时间是用来上学读书的。
接着便是进入了社会工作。
工作没几年,就马上面临买房的问题。
按照正常的供房按揭贷款年限,20-30年也是大家普遍选择的时长,说还贷30年,并不为过。
正好,读完书,工作到退休年龄,房贷也还完了。
为了还30年的房贷,几乎贯穿自己整个工作的大半生,导致这最黄金,本该用于享受人生的30年,一方面要努力工作赚钱,另一方面要省吃俭用还钱,结果成为最为辛苦的阶段。
从理论上来看,终于熬到退休了,应该是最轻松的时候了。
可有人却调侃道,此时是“人债两清”的阶段,即喜又忧。
所谓人债两清,就是人也不行了,且不说还能活多久,最起码已经人近黄昏、日落西山了。
当然债也还完了,房债还完了,儿女债还完了,父母基本也都不在了,父母债也还完了。
当你自以为已经轻松的时候,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摆到了面前。
谁都知道,人体就像一部机器一样,前面60年为了生存也好、读书还债也罢,到了此时,这机器也损耗得不成样子了。
可这终归是自己的身体,是生命,不能像机器一样由着它报废,于是,一转头,又变成了另外一个更暴利生意的常客,即医院的客人。
各种慢性病、老年病都出来了,看病得用钱啊,一般先是花光积蓄。若是遇到了一场大病,当然,这种大病往往都伴随着生命的最后终结,此时,没有积蓄的老人,唯一的财产就是辛苦了半辈子供下的房子了,于是,便只能把房子卖了来看病。
最终,因为病是大病也好、不治之症也罢,总之,生命在这场大病中彻底结束。
最终盘点一下: 赤条条地来到这世间,辛苦一生,不管读书与工作,目地都是为拼命赚钱,而赚来的钱不管是现金,还是供完的房子,最终又在生命结束前,在治病上全部用完,从而赤条条地离开人世。
这或许就是一个普通人最为普通的一生,细想起来,不免悲从中来,不过,冷静之后,还得继续工作,即便知道最终的结果,这过程总还是要走的,否则,又能怎样呢?
不过细想一下,社会的这套机制,竟配合的如此巧妙。
敬请关注“老马观点”。